动态势能方法说明

动态势能的重要基础是方法,即行人通常如何在仿真中找到下一个目的地面域。这样可以实现,因为社会力模型的驱动力会一直体现在下一个目的地的方向上,只要行人还沿着该方向行走:

与此同时:

:行人的当前速度

:根据用户自定义分布的行人的期望速度

:期望速度的方向(单向量):通过乘以期望速度生成当前取向的期望速度。 从静态势能或动态势能或两者的线性组合中生成。

在静态势能中显示 Vissim中始终沿距离最短的路径的方向。

使用动态势能显示 沿着基于时间最短路径方向的当前评估得出的方向。不一定是时间最短路径的经分析后得出的“真的”和正确的方向。由于行人在现实中也经常会弄错当前时间点最快进入目的地的方向,因此不能精准计算时间最短的有效路径不算是大问题。因此假设在仿真中识别到时间最短路径的方向,结果中各行人的最好行为可能不是真实的。

参数影响强度 (定义动态势能):数值 s适用于距离最短路径的方向和数值 计算时间最短路径方向的q。从中得出数值 sq根据作为权重的参数影响强度的数值流动。

提示:其他信息参见文件最快行人仿真路径Kretz T.大写A. 及其他, Karlsruhe,2011

取决于 在距离最短路径(在静态势能下不适用动态势能)或时间最短路径(使用100%动态势能)的方向上显示,则在计算 首先计算网格点的数值,此数值规定了所属目标面域的相应点的距离或评估的剩余出行时间。该网格符合势能。由于网格点到目的地的距离在仿真期间未改变,则距离值保持不变的势能称为动态势能,作用相当于“查找表”。相反,在为每个网格点考虑所有路网时间同步的行人的基础上不断更改到目的地的评估出行时间。因此该势能可称为动态势能。显示势能值作为采集值或斜率值,显示 沿倾斜度最大(负倾斜度)的方向显示 。

只要 基于静态势能或动态势能计算,使用驱动力条目中的数值。驱动力和社会力的总和以各时间步长中行人的加速度前进。

上层主题:

使用动态势能

编辑信息:

定义动态势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