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edemann 模型和 Helbing 模型的主要区别

如果根据 Wiedemann 模型行人作为车辆类型建模,那么不能在空间自由移动,只能沿着用户自定义路段移动。模型的输入数据构成了轨迹的空间特征,但该特点不是仿真结果。只有行人跨过路段的时间点可以计算并得出结果。

根据 Helbing,行人可以自由在两个空间纬度内自由移动。不能预定义其轨迹,只能通过模型计算。因此,对于行人来说,这种仿真方法灵活、详细、可实现。

但是存在 Wiedemann 模型制造动态基本元素的情况,例如项目中行人没有其它功能,在带信号的十字路口处发生车辆交通的故障。

根据 Wiedemann 模型的行人建模方法

不需要Viswalk附加模块。

行人交互作用层

Vissim路网中的元素

行人,在道路路网中使用人行横道

  • 路段
  • 行人作为车辆类型

公交车乘客

  • 公交车站
  • 公交线路作为车辆类型
  • 公交车站停留时间或上车流量

根据 Helbing 模型的行人建模方法

需要Viswalk 附加模块。

行人交互作用层

行人模型中的元素

Vissim路网中的元素

只有人流,例如

  • 紧急情况
  • 机场、饭店等
  • 可通行构造元素(斜坡/楼梯和面域)
  • 多层(如有)
  • 行人作为行人类型、行人类别
  • 行人构成
  • 面域行为类型(如果有)
  • 行走行为参数(如果有)
  • 位置分布(如果有)

行人,在道路路网中使用人行横道

  • 行人作为行人类型、行人类别
  • 行人构成
  • 面域行为类型(如果有)
  • 行走行为参数(如果有)
  • 用作可通行面域的路段
  • 信号
  • 冲突区域
  • 数据采集器

行人作为路网中的公交乘客

  • 可通行面域包括站台边缘和等待面域(如果有)
  • 多层(如有)
  • 行人作为行人类型、行人类别
  • 行人构成
  • 面域行为类型(如果有)
  • 行走行为参数(如果有)
  • 位置分布(如果有)
  • 公交车站
  • 公交路线,作为带车门的车辆类型

上层主题:

物模示例和行人模型的区别